进入9月,新疆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秋意渐浓、气候转凉。一大早,57岁的护边员肉孜·萨迪克像平常相同,穿戴心爱的旧戎衣,和儿子哈力木拉提·肉孜骑上摩托车,沐浴着晨光前往中吉边境3号界碑,开端一天的护边巡查。
据守边防线年,巡查路上的一草一木、一沟一壑,早已深深印刻在肉孜·萨迪克脑海中。一路走,他不停地向哈力木拉提·肉孜教授护边阅历。
父子俩的巡边地段坐落天山南麓别迭里山口,这儿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,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,边境线余公里。“新中国建立后,我的爷爷因了解本地地势地貌,常常合作边防兵士巡边,兵士们有时在他的毡房里歇脚。”肉孜·萨迪克说,“爷爷常说,便是咱们的亲人。”
1956年,肉孜·萨迪克的父亲萨迪克·帕孜力接过巡边接力棒,成为一名护边员。一次,一辆巡查车深陷泥潭。萨迪克·帕孜力接到音讯后当即带着东西赶往现场,通过近2个小时的挖土、垫石子、推车,帮忙兵士成功脱困。边防兵士为了表达谢意,将贴身带着的望远镜送给了他。
“父亲一直把这个望远镜当作宝物,非常爱惜。后来,他又把这个‘传家宝’给了我,催促我不遗余力守边。”肉孜·萨迪克说,从小受爷爷和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,1986年7月,他刚满19岁,便跟随父亲的脚步,走上巡边路。
恶劣的自然环境,让肉孜·萨迪克的巡边路走得反常艰苦。1991年头的一天,一场出人意料的暴雪席卷别迭里山口。肉孜·萨迪克和队员们在巡边途中被困户外,他们趴在雪窝里牵强撑了一夜,眉毛和头发都结了霜,四肢冻得生硬,好长时间都无法动弹。
多年的巡边护边阅历,让肉孜·萨迪克练就了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他对边境管段灵敏地段、通道便道一目了然。2008年的一次雪天巡查,他在边境线上看到一串脚印,上前一摸,发现脚印上的雪是硬的,显着是有人刚从这儿走过,所以马上到邻近检查站陈述,终究帮忙民警捕获3名妄图不合法越境人员。多年来,凭仗了解民社情的优势,肉孜·萨迪克及时有用处置了10余起突发状况,为保护边境安全做出奉献。
“现在的护边条件好了,执勤点建起来了,政府还为咱们装备了摩托车、对讲机以及防寒的衣服和靴子。”谈起这些年护边条件的改进,肉孜·萨迪克如数家珍,但随年岁增加,近几年他的身体大不如前,经常郁郁寡欢。
非常了解父亲的哈力木拉提·肉孜在上一年辞掉了县里的辅警作业,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第四代护边员。在巡边请求书中,他这样写道: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守好边境就守住了家。”